· 

如何发挥华人在中德合作中的“桥梁”作用? | 对话德国2019年会精彩回顾(二)

本文长度约 7300 字,我们建议您阅读 17 分钟。


沟通是中德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失败的沟通可能会影响管理者或者普通雇员的职场发展,而企业层面的沟通一旦遭遇失败,更可能让谈判合作面临破裂。


在企业的战略与期望能够达到协同的前提下,如果中德双方仍持有不同的想法与意见,身为中国员工的我们该如何起到“桥梁”的作用呢?


在对话德国 2019 年会的第一期精彩回顾中,我们回顾了九位嘉宾——王远力博士、徐维东女士、李常胜先生、黄玮先生、冯建民先生、蒋红权博士、马倩博士、肖涵博士与洪中博士的精彩演讲。


演讲过后,王远力博士、徐维东女士、李常胜先生、黄玮先生、冯建民先生五位演讲嘉宾同洪骏先生、魏玉良先生、张式程博士,以及周鸿图先生一起,就如何发挥华人在中德合作中的“桥梁”作用展开了圆桌讨论。


在他们看来,扮演中德合作的“桥梁”并不仅仅意味着我们要习得用中文和德语沟通交流的语言艺术,更要掌握关于自我认知与展示、关乎职场生存的种种方向目标与行为准则。


本期关键词:中德合作;沟通;桥梁;德语;情商;汽车;创业;雇主 vs. 雇员


文章:李茜 董佩玺 蔡悦之

审校:万雨可 沈燕 杨媛

视频:张潇

摄影:王文鑫

排版:李思瑶 陈雨欣


对话德国 2019 年会圆桌论坛(上半场)——中德合作

(摄影:王文鑫)


#关键词

中德合作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会长

刘旭辉 先生

留德华人如要回到中资企业,会有很多需要去适应、调整的方面。魏总之前在上海电气任职期间,主导并参与了很多和通用电气、阿尔斯通等行业巨头合作的国际项目,作为复星集团之前的德国首席代表,您也参与了复星集团在德国的诸多收购和并购项目。根据这些跨国项目经验,您觉得中德跨国合作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德国威远有限公司

创始人


魏玉良 先生


在我看来,在跨国项目(并购)当中,最大的难点就是两个企业发展战略是否契合。两个公司如果战略期望不同,很难实现成功的合作。


举个例子,80 年代的时候,不少国内企业试图与外国企业合作以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也就是先学会“走路”。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在 2000 年以后,“走路”已经不是问题,“跑起来”成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这时候双方战略的冲突就凸显了出来,外国的合作伙伴反而可能限制这家企业的发展。


第二个难点,就是合作双方对于对方的文化是否已经有了足够的理解。在跨国并购生意中,如果双方的管理层都不了解对方的文化,比如德方如果仅通过当地的报纸、电视,或道听途说的方式去了解中国的话,双方合作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甚至是浪费时间。


中:德国威远有限公司创始人 魏玉良先生

左:开元周游集团总裁 周鸿图先生

右:德国中国商会汽车专业委员会第一发言人 黄玮先生

(摄影:王文鑫)


#关键词

企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会长

刘旭辉 先生

十分同意魏总的观点,他提到了跨国合作的两个重点——企业战略的匹配度和双方对文化的了解。在我看来,战略和文化其实都涉及到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人才。下一个问题跟人才有关,提给张式程博士:根据您的经验,中德两国的汽车行业对技术人才都有什么期望?


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

主席


张式程  博士


先说共性吧,不论德国还是中国,都需要变化型的技术人才。这里(的技术人才)分三个层次:


第一,能适应变化,虽然比较被动,但在一般企业里也能做得不错;第二个层次,能迎接变化这就需要点主动性了,不怕变化,还能主动作出调整;第三个层次比较难,是能预见变化,当今社会瞬息万变,这对高层次人才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中德两国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德国企业比较规范化,工作评定系统都很明确。而很多中国企业有一个特点,就是会“无中生有”(全场笑)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凡从海外高薪聘请回国的,国内企业和学术界对你的期望是非常高的,希望你什么都懂,样样都会,这对“海归们”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协会推荐给国内的几位专家,回去后成功的,都是能够做到“无中生有”的(全场大笑、鼓掌)。


左: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主席 张式程博士

右:德国汉莎航空总部战略与并购总监 李常胜先生

(摄影:王文鑫)



#关键词

雇主 vs. 雇员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会长

刘旭辉 先生

冯总,您刚才在演讲时说作为普通雇员,实现财务自由是迟早的事(全场笑)。那么作为普通雇员,如何尽早实现“财务自由”,您的建议是什么?您在招聘人才时最看重的几个品质是什么?


法兰克福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总裁

冯建民 先生

 

针对雇员如何实现“财务自由”这个问题,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选择企业平台:


第一,看这家企业是不是成长型企业;


第二,看它是不是分享型企业,只成长但不跟员工分享也不行;


第三,看它有没有一个有益于分享的机制,如 Konstant Nachhaltigkeit(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的企业已经进入数千万欧元营业额的门槛,遵循的就是以上这三条。一定要(优先)选这样的企业平台,它懂得怎么帮你实现“财务自由”。


那么实现“财务自由”的具体机制是什么?在我们企业,除了每年 5% 到 10% 的涨薪,对可以按照营业额直接衡量的岗位可以按照营业额支付奖金,无上限;对不能按营业额衡量的工作只要完成基本任务,就可以拿相当于一个月薪酬的奖励;雇员要是任务完成得不错,有创新或能开源节流的,还可拿数月的工资作为奖金。这属于激励的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我们每年还拿出盈利面好的项目让雇员参股,参与分红。


(激励的)第四个层次,如果你所在的部门有盈利,你就能参与它的提成。如果这个部门的产品和服务能推向市场挣钱,我们会让这个项目独立成公司,让参股的员工跟着项目公司盈利分成;第五个层次是上市。好的想法不是一步到位的,我们的产品如果成熟到可以上市,只要一公开上市,就可以按贡献和责任获得股票股权,实现雇员和雇主角色的互换,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实现雇员实现财富自由的多个层次方式(全场鼓掌)。


所以结合以上的内容,我比较看重雇员这三点:能迎接挑战;不断提高自己;敢于承担责任。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会长

刘旭辉 先生

周总,您在 2002 年创办了开元网,并在 2005 年创建了开元周游集团,现任该集团总裁。您有很丰富的用人经验,请问您作为雇主在招纳人才时最看重哪些品质?


开元周游集团

总裁 


周鸿图 先生


刚刚冯总的分享已经非常全面,我十分赞同,不管是雇员或者雇主,在什么位置就要做好什么角色。


当然每个雇主或者管理者都希望招聘过来的人越优秀越好。现在我们集团是由各部门负责招聘,我猜想从部门负责人的角度,应该会更注重雇员的能力,希望雇员一入职能马上为部门创造效益。


而我个人从雇主的角度,相对来说要看得长远一点,我最看重的还是雇员的诚实可靠,希望雇员能长期留下来,与企业共同成长。所以我们公司大部分的员工都是在大学毕业就入职,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企业)很容易给他们培养企业的整个价值观。


开元周游集团总裁 周鸿图先生

(摄影:王文鑫)


德国中国商会汽车专业委员会

第一发言人

黄玮 先生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案例想跟大家分享。曾经有一位国内企业欧洲分公司的中国高管,把他的助理换掉了,但其实他的助理德语水平不错、沟通交流能力也挺好的,我问他为什么要换?


他说:“因为她作为我的助理,却总试图让我多站在德国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忽略了让中德双方求同存异”。


所以我也想在这里提醒大家,在公司工作,要时刻清楚谁是你的雇主?你的上级对你的期待是什么?首先要思考这个问题,才可以成为一名好的雇员,起到桥梁的作用。


中:德国中国商会汽车专业委员会第一发言人 黄玮先生

左:德国威远有限公司创始人 魏玉良先生

右:诺博汽车系统总裁 王远力先生

(摄影:王文鑫)


BCCI 咨询公司创始人

原德国 ZF 集团独立董事

徐维东 女士

 

这里我完全同意黄总的意见,作为一个雇员,针对中国或德国雇主,要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不论在德国企业还是中资企业,一个好的雇员都应谨记要为雇主创造利益,这是根本。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会长

刘旭辉 先生

王总,如果您要从在场的两百多位与会者中为诺博汽车挑选出管理者,您的选拔标准是什么?您看重什么样的能力与技能?


诺博汽车系统

总裁


王远力 博士


首先,我们希望这位候选者有 OEM(在汽车行业意指主机厂)的背景,另外候选者的专业背景需要与我们公司相契合,而且我们希望候选者有很强的协调能力。


目前,我们公司研发的重点在国内,德国(分公司)主要起到接口与协调的作用。之后,我们计划将这个分公司扩展为研发中心。我希望候选者认同企业的文化与发展战略,要给企业带来增值,还要能识别企业在发展中的痛点和问题。


#关键词

沟通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会长

刘旭辉 先生

现场有一位观众提问:作为在德企工作的中国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中德双方不愿意互相理解的情况,如何才能像徐总您在演讲环节中强调的那样,更好地发挥我们的桥梁作用?


BCCI 咨询公司创始人

原德国 ZF 集团独立董事

徐维东 女士

 

之前魏总提到,如果中徳企业的战略互相敌对,那么(成为桥梁)将是一个无解的题目。而我们现在则要讨论,在企业的战略能够协同的前提下,如果企业彼此有不同的想法、意见,中国员工该如何在人文层面起到桥梁作用。


我认为很多事情就是沟通问题。无论是德国人看我们中国人做的某些事情,还是我们中国人对德国人的很多习惯,都有许多无法理解的地方。这时候沟通就至关重要,大家把事情说开了,或者至少能够互相朝前走一步、互相靠近一步。而这一步最终能跨得多大,能不能把两边的距离完全缩短,则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了。


花旗集团

公司银行投资银行部

公司客户管理总监

洪骏 先生

 

我再补充一下,对于我们大多数雇员来说,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固然重要,但它们其实和我们距离相对较远。更重要的还是我们和所在部门、团队以及领导的关系对此,我很同意徐总的观点——沟通非常重要。我们在非母语的语言环境里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很难掌控好对一些东西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的度。


我认为我们可以和自己约定,每次开会、研讨时,即使我们不是最终的发言者,也一定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此外我们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作为中国人,也可以发挥“吃亏是福”的精神特别是在刚入职的阶段,要多做一点事情来感染其他同事和公司领导。


右:花旗集团公司银行及投资银行部公司客户管理总监 洪骏先生

左:BCCI 咨询公司创始人、原德国 ZF 集团独立董事 徐维东女士

(摄影:王文鑫)


#关键词

德语学习与自我表达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会长

刘旭辉 先生

对于在德国企业工作的华人,德语是永远逃不掉的话题。李常胜先生,您编著了两本德语学习相关的书,是德语学习方面的专家,德语很关键,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德语?在沟通过程中,有没有比德语更重要的方面?有什么提高德语水平的建议?


德国汉莎航空总部

战略与并购总监


李常胜 先生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也是信息的载体。能够用非常精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你的沟通就会非常顺畅。否则,始终像隔了一层纱,你想要表达 100% 的内容,但对方只接收到 50%,这就不是我们说的非常顺畅的沟通。如果大家在德语学习上花一些时间,会发现不论是对你的职场还是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


要让对方感受到你想交流的意愿。学德语最好的方法,是用德语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很多人学的第一句德语就是 “Ich liebe dich”(我爱你),这句话就特别容易被人接受,因为表达了真实情感。所以我鼓励大家,去学那些你平时能够用上的,表达你真实想法的德语,而不是机械重复课本上的内容,那样学不好德语。


法兰克福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总裁

冯建民 先生

 

即使是跨国公司,它的重要文件也多为德语,网上相关市场信息也是德语的,如果学金融专业的连 HGB(《商法典》)都读不懂,还需所有同事配合你用英语,这是不可能的。更不能参加德国人的会议或学术研究会。语言太重要。德语是我们进入德国社会的敲门砖。你不能依赖英语或别人的翻译稿来吸纳信息。


德国中国商会汽车专业委员会

第一发言人

黄玮 先生

 

我有不同的观点。很多说英语的国际型人才,在德国也非常成功。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德国也在慢慢开放,HGB(《商法典》)看不懂,我们有律师。语言是工具,不是目的。德语不能作为饭碗,我们更多需要在自己的专业、情商以及交流水平上做提高。


花旗集团

公司银行投资银行部

公司客户管理总监

洪骏 先生

 

我想补充一下,我认为语言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我从事的是金融业,很多投资银行的产品和方案基本相差不大。最终在竞争中还是靠和客户建立的关系和信任取胜,而这一过程中用好语言很重要。我们的客户基本都是 DAX30 强企业(注:DAX 为德意志交易所集团推出的重要股指,DAX30 强企业为 30 家极其重要的德国公司),他们的子公司遍及全世界 100 多个国家,我需要常年搭乘飞机,与客户开会。


这样的工作环境对语言要求特别高,与客户交流,首先语言得过关,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德国母公司交流要使用德语,与分部、子公司协调则要用英语。如果语言说不清,再加上专业知识不足,说十分钟客户就已丧失兴趣,那就是无效沟通了。


我个人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阅读相关书报,也要多看电视了解时事。


此外,我们要保证用不多的话把问题阐释清楚。如果没能听懂对方的意思,那就再问一次,客户不会觉得烦。只要把客户的问题理解清楚、之后做出的方案能成功解决问题,客户也会欣赏我们业务的成效,而不会在意我们是否是母语者。


语言是基础,而更重要的是人与人的交流、对客户的专注和做事的认真(全场鼓掌)。


BCCI 咨询公司创始人

原德国 ZF 集团独立董事

徐维东 女士

 

我刚到德国时一句德语也不会说。后来我找到诀窍,说话应该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想法,这同时也意味着能少犯错误。而刚才提到什么比语言更重要,我认为是情商。没有情商,德语再好也无济于事(全场鼓掌)。


花旗集团

公司银行投资银行部

公司客户管理总监

洪骏 先生

 

刚才徐总提到说话要少而精,但其实大家在非母语状态下,少而精并不容易。


我的个人经验是要提前做准备,为客户换位思考,对客户可能提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刚才提到情商的重要性我也非常赞同。我认为体现情商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 consistency,一致性,就是服务的质量、态度和速度要保持一致性。包括拜访客户也要体现连续性,每次拜访后都要花时间解决客户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商谈、多次往复。


第二点是,不论大事小事都应认真去负责如果客户遇到一些杂事,比如开户或者现金流出现问题,也应把它们看作重要的事情处理。


无论是不赚钱的现金流业务,还是能为银行带来几千万欧元的兼并融资,我都一视同仁。良好的语言基础辅以情商,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全场鼓掌)。

#关键词

创业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会长

刘旭辉 先生

相信周总您上学时也想过这个问题。您当时是打算毕业之后直接入职企业,还是已早早明确创业目标?我们很好奇您当时为何要创办开元周游集团,以及是如何确定公司广泛的业务方向的,也想了解您创办企业一路走来有过后悔吗?


主持人、对话德国创始人及协会会长

刘旭辉先生

(摄影:王文鑫)


开元周游集团

总裁 


周鸿图 先生


创业很辛苦,但我不后悔,要后悔今天也不会坐在这和大家分享经历。上学的时候,我其实没那么强的目标性,第一想法和大部分人一样,就是毕业之后进一家企业稳稳当当地工作。而同期我成立了开元网,在我毕业时论坛也有了成型的用户基础,这给我创业提供了一定的动力,于是顺理成章便有了之后的创业,但目标也并不是上学时早早定下的。


现在,我们的企业中也经常有人询问做一件事的目标、要明确达成的效果,主持人也问到要如何选择业务方向,在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些都要随着发展、需要而变化。


我们从最早运营网络转向旅游业,也是在创业过程中慢慢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业务,所以我觉得大家有目标是好事,但是目标不一定要定死。只要有信念坚持把事情做得更好,专心耕耘,总能收获成绩。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会长

刘旭辉 先生

谢谢。所以如果有创业想法,有信念、坚持做,就能像冯总说的,创业第三年基本实现“财务自由”,是吗?(全场笑)


开元周游集团

总裁 


周鸿图 先生


冯总说得这一点会给大家误导,我觉得不对(全场笑)。今天请到年会现场的创业者都是创业成功者,但本质上创业风险是很高的,我不会轻易建议大家去创业。当然如果你真有这个想法,各方面也有很好的基础,是可以去尝试的,同时也要对创业的高失败率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关键词

汽车行业发展


 

主持人

对话德国创始人、协会会长

刘旭辉 先生

在圆桌环节的最后,请汽车行业的嘉宾就以下两个问题做总结发言:如何看待接下来的五到十年,中德汽车产业的发展?另外,如果在座的观众有志于在五年、十年之后,在汽车行业承担重要职务,现在要做什么针对性的准备?


圆桌论坛(上半场)嘉宾合照

(摄影:王文鑫)


诺博汽车系统

总裁


王远力 博士


首先,中德汽车行业的合作前景十分巨大,中国的市场体量和德国的技术优势确保了双方合作的潜力。


针对第二个问题,汽车从业者们要把握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不要因为目前暂时性的行业危机而丧失信心。很多公司,尤其像我之前提到的汽车“新四化”相关的公司,如智能座舱、轻量化、电气化和新能源领域的公司正在招兵买马。


汽车从业者可以将职业发展尽快转向汽车行业的主流方向。我相信把握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大家就会有很好的职业前景。


德国中国商会汽车专业委员会

第一发言人

黄玮 先生

 

在变革的时代,有变革的机会,请大家看准大势,因利制导,顺势而为这是中国发展的国策,同样适用于汽车行业。


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

主席


张式程  博士


我们不要仅仅把汽车理解为交通工具,汽车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社会化的产品,这个定位很重要。德国的汽车工业远远没有走到尽头,不说五年,就是十年、二十年我认为德国仍然会保持领先。但在汽车的社会化功能方面,中国会赶上德国,因为我们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互联网。在这方面我们中国有前途(鼓掌)。


德国汉莎航空总部

战略与并购总监


李常胜 先生


德国有常年(长青)的汽车工业基础,而中国在自动驾驶方面,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开元周游集团

总裁 


周鸿图 先生


我认为普适于每个行业的原则是,即便遭遇短暂的困难,也要相信前景的光明,要把困难和转变看作机会。刚刚几位专业人士也分析到,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在座的各位兼有德国技术和中国背景,在未来会有很多机会。


BCCI 咨询公司创始人

原德国 ZF 集团独立董事

徐维东 女士

 

我想说的是,带着德国汽车行业百年的经验,加上中国的背景和中国的大市场,寻找你们自己的未来(全场鼓掌)。


年会现场

(摄影:王文鑫)


未完待续


对话德国,精彩不断。下一期对话德国将与大家分享年会下半场圆桌论坛的精彩内容,主题是“职场发展”。敬请期待!


活动主办方


对话德国协会(DialogDE e.V.)


赞助合作伙伴特别鸣谢


1. 钻石赞助合作伙伴

诺博汽车系统


2. 黄金赞助合作伙伴

中关村德国创新中心


3. 白银赞助合作伙伴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Berkshire Hathaway HomeServices Rubina Real Estate 

房地产经纪公司

德中科技联盟

杭州钱塘新区驻德国商务代表处

法兰克福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ACunity GmbH

CRB Robotics AG, CRB Antriebstechnik GmbH

ImmoConcept GmbH


4. 旅游名额赞助

开元周游集团


5. 个人赞助

吴春艳女士 (德国清华校友会秘书长)

德国新资讯 (微信自媒体)


6. 匿名赞助

和去年一样,今年也有几位不愿透露姓名或机构、在幕后默默支持对话德国的赞助伙伴,由衷感谢!


在此,对话德国团队衷心感谢相关赞助单位与个人的大力支持!


媒体合作伙伴


1. 德国开元网暨人民日报海外网德国频道

2. 德国生活报

3. 欧洲时报

4. WEGZUDE 留德圈

5. 环球时报欧洲版

6. 德国新资讯



 

对话德国 与德国对话,分享中德精英的行业见解与人生经验。旨在促进中德深度合作,并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共同成长。这里有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高校教授、创业领袖。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砥砺前行。

长按二维码关注对话德国

欢迎您到我们 网站与微博 获取更多信息

www.dialogde.cn

微博:对话德国

知乎:对话德国


欢迎大家对公众号提出建议,如果有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欢迎回复公众号,我们将尽可能在今后的访谈中寻找答案。


Write a comment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