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遇不可规划,“留德华”如何成功创业 | 对话德国2018年会精彩回顾 (三)

REC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对话德国 2018 年会视频精彩剪辑


本文长度约 6515 字,我们建议您阅读 17 分钟


前两期对话德国带大家回顾了对话德国 2018 年会上半场的精彩内容,六位嘉宾围绕“职场与学术”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与个人见解。


对话德国 2018 年会精彩回顾 (一) | 上半场嘉宾演讲精华


归国的“留德华”领军人物是否已“全军覆没”?| 对话德国 2018 年会精彩回顾 (二)


本期对话德国将与大家分享年会下半场嘉宾演讲精华。刘俐女士、周强先生、黄玮先生、洪臣先生及 Rosa Lee 女士五位嘉宾围绕“创业与机遇”展开演讲,与我们分享不期而遇的职业机遇,解读如何规划、决策成为机遇降临时的弄潮儿。


本期关键词:职场机遇;创业;中德合作


文章:杨媛 刘美伊 马嘉洁 王来 兰兰 杨诗雨

视频:张潇

摄影:王文鑫 张潇 姜凌峰

设备:陈立 周俊


中德科技园

商务发展总经理

刘俐 女士

演讲主题:如何把握中德合作给“留德华”带来的机遇


中德科技园商务发展总经理 刘俐女士

(摄影:张潇)


刘俐女士是对话德国年会下半场的第一位嘉宾,作为中德科技园商务发展总经理,她从个人规划及中德科技园定位、发展两方面探讨了“如何把握中德合作给‘留德华’带来的机遇”。

 

刘俐女士首先承接上半场最后一位演讲嘉宾孟立秋教授谈到的“职场发展是否可以规划”这一话题,结合个人经历聊了自身体会。她曾经因为家人建议选择了物理专业,后来又在咨询策划、工程、文化传媒等各领域都有所尝试,最终才选择了自己最适合的中德合作领域的工作。

 

刘俐女士认为,在职业发展方向选择时,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专业擅长,找到自己感兴趣又能把控住的行业。

 

接下来,刘俐女士向观众们介绍了中德科教园。中德科教园是首家中国企业在欧洲大陆投资创立的离岸创新园,是中德两国之间第一个在生命科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及智能工厂领域的高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也是中国在发达国家建立的第一个集联合创新、联合研发、技术转移、教育培训与合资并购为一体的世界级科技园区。

 

中德科教园在德国拥有丰富的产业、学术和科研资源,通过多种形式为中德两国搭建互通交流平台,促进中德两国科技共享、人才互通,实现深度共融,联合发展,现阶段由位于德国海德堡的中德科技大厦与中德科教创新园以及中国杭州湘湖中德科创园等实体园区组成。

 

中德科教园创始人周松波博士曾经接受过对话德国的访谈。周博士是在德国的华人二代,1994 年从科隆大学毕业时,正值中国逐渐开放之际,为了更加了解中国,他选择了回国在北京大学攻读了经济学的博士与博士后。

 

随后周博士在中国开创企业,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德之间的交流合作,后来在海德堡设立中德科教园,致力于将其打造为中国的企业、政府、商会、大学甚至开发区的离岸基地。

在演讲中,刘俐女士分析了海德堡作为科技园选址的优势所在,同时也例举了进驻科技园的包括 SAP 公司、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多个企业的发展情况。她特别提到,德国是一个人才高地,科技园作为海外设立的离岸研发中心,同样可以为祖国,为国内的企业服务,可以更接近世界最新的技术。

在演讲的最后,刘俐女士代表公司表态,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支持和途径帮助大家抓住机遇,也欢迎有意致力于中德高科技合作的朋友与她联系。同时也提出欢迎对话德国明年的年会在海德堡主办。


知迪汽车

 (ZD Automotive GmbH) 

创始人/总经理

周强 先生

演讲主题:如何把握中德汽车工业领域的创业机会

周强先生,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专业,2003 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攻读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05 年底毕业即加入宝马整车部门,做发动机减排系统研发;两年后加入奥迪,负责亚洲信息娱乐系统相关业务;2010年辞职创业,在英戈尔施塔特 (Ingolstadt) 创立知迪汽车技术 (ZD Automotive GmbH)。

知迪汽车 (ZD Automotive GmbH) 创始人/总经理 周强先生

(摄影:王文鑫)


“ZD Automotive”这个名字对于很多留德华人来说都不陌生。它的创始人周强先生曾就职于德国知名车企,带领团队实现汽车前沿功能,他心怀梦想,孤身创业,作为一位普通的“留德华”在短短八年的时间内把一家华人初创企业发展成为一家三百人规模的跨国公司,不仅得到了众多德国车企的认可,也同时为国内新兴造车势力提供支持。

 

本次年会周强先生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把握中德汽车工业领域的创业机遇。

 

首先,周强先生与大家探讨了创业的初衷。根据某科研机构就此话题对美国加州数位成功企业家的专访来看,比金钱更具有推动力的创业初衷包括:开创事业的刺激与挑战,有发明创造的机会,有当老板的自由以及通过自助实现对他人的帮助。

 

至于创业机会,人人都可以看到和想到的就不是创业机会。创业主要需要找对两样东西,第一:需求在哪里;第二:变化在哪里。

 

很多创业涉及技术创业,而周强先生强调,不是只要技术拔尖,创业者就可以创业成功。更重要的是,创业者需要首先找对技术的用武之地。

 

至于变化问题,周强先生认为,创业者需要关注行业、环境、科技以及政策的结合体的变化。比如,伊隆·马斯克,特斯拉创始人,他先成立了 Paypal,卖掉以后用这一桶金成立了 SpaceX 和 Tesla,在它们倒闭的前一天拿到了 NASA 十几亿的订单,救活了两个公司。接下来,相关政策的出台加上柴油门事件的出现都让马斯克收获了许多关注。可以说,是行业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电池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政策的改变造就了马斯克。变化,让创业有了先机。

 

在周强先生看来,创业的时间点选择很重要,创业者本身也同样重要。是否已经具备作为创业的基础,需要考量三方面的因素:专业知识的积累、行业经验的积累以及资源的积累。

 

这里的资源不仅指金钱,还包括人脉尤其是客户关系。

 

创业以后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在高智商以外去提高情商,在工作或者与别人沟通中不断去开发情商这一潜力。对周强先生而言,每日三省吾身就是每天静下心来回顾当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尤其是与客户沟通的方法技巧,培养做人做事中的“谨言慎行”。

 

接下来,周强先生以“流程差异”和“需求标准差异”为例向大家介绍了中德企业文化差异。


德系车会用上百页篇幅详细表达需求,验收也细分为不同阶段,中间出现任何问题也有相应校验机制,客户方会与供应商一同解决问题。而在国内,情况迥异,客户口述需求,到了交付节点,一次定输赢。

 

这个对比想要说明的问题是,正确理解客户需求才能采取恰当的应对机制。留德华人在创业过程中如果希望能体现华人身份的优势,必须跟得上国内各方面发展的速度,实时了解国内相关行业的行情变化,才能做出一些预判。

 

就汽车行业而言,周强先生认为,明年整体的投资环境将进入一个寒冬,车市也将进入寒冬。


中国国内的情况是:2018 年 11 月车市同比下滑 20%,是连续 30 年增长以后的第一个拐点,2019 年情况可能更加不容乐观。电动车百团大战,目前上百家电动车企业最终依照市场容量仅能有五六家存活,电动车补贴将在 2021 年取消,合资车厂股比放开,另外还有各种车企的合作,比如上汽奥迪,江淮大众,长城宝马。这些变化都可以营造出创业中的一些思路。

 

德国国内受 WLTP 的影响,整个汽车销量下滑,很多车厂 10 月的销量有一半来自中国市场,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销量增多,而是由于欧洲的销量减少,这就更加体现中国市场的重要。另外,接下来柴油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果创业者的方向是围绕柴油车,那么就要多加考虑了。除此以外,电动车的充电始终在德国是一大难题,美国将可能对欧洲车厂上涨关税,诸多车企的核心业务在进行调整,这些变动中都蕴含机会。


最后,周强先生强调,创业者想要结合两国的优势在汽车行业创业,就要首先认清中德两国各自的优势。例如在材料成本上以及普通和低端人才成本方面,中国占优势,而高端人才领域德国相对更有竞争力;数字化、互联网、电动车技术中国现在开始占优势;政策优势中德两国都有。

 

周强先生建议创业者关注优势的细节,专业问题咨询专家寻求答案。德国车辆的传统技术优势非常重要,而中国市场的人才流动过快也是不可忽视的劣势。

 

在发言结束之际,周强先生也表达了对创业者的鼓励,祝愿创业者在各自领域马到成功。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

(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黄玮 先生

演讲主题:“留德华”在投身中国企业发展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黄玮先生,目前担任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毕业于德国汉诺威大学,曾就职于奥迪、采埃孚、沃尔沃等多家汽车公司,担任总经理、项目经理等职位。黄玮先生于 2015 年 1 月加入宁德时代,担任该公司欧洲总管,用时也是德国公司及法国公司总经理。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玮先生

(摄影:王文鑫) 


演讲开始,黄玮先生首先从自身经历切入,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对于“留德华”投身中国企业发展时所面临机遇和挑战的观察与思考。

 

他在德国汉诺威大学读博的时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期。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他改变了原有轨迹,抓住机遇投身汽车行业,成为了德国企业打开中国市场的先锋军以及中德经济合作间的桥梁。

 

接下来,黄玮先生对“留德华”的特点作出了总结。这是一群在德国高等学校进修的中国学者, 他们带着理想和抱负来到德意志这片陌生的土地,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希望能在德国真正学一身本领,干一番事业,绝不是意图来轻松混个文凭。

 

此外,大多数“留德华”是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的第一代海外华人,有着很深的中国文化、教育背景,对祖国怀有浓厚的感情。他们多来自于中国的小康家庭或中产阶级,很少是“富二代”或是华裔背景。

 

与此同时,长期受到德国文化浸染的“留德华”们已经深深融入到德国社会中, 非常认可德国的技术、工作风格和社会文化。黄玮先生幽默地用“说话洋气,穿着土气,出手小气”概括了“留德华”们给他人留下的印象。

 

在工作中,“留德华”们也展现出了与留学其它国家的“海归”的不同之处。在德国的学习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使他们做事尤其认真,尤其执着。


据黄玮先生观察,“留德华”行事有三大特点,第一是计划性、规划性强,第二是守时,第三则是较真,每件事情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第三个特点是德国人的精神,是他们的优点,但过于较真也可能是做事中的最大弊病。


随后,黄玮先生分析了德中两国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德国人工作之余极其重视家庭,他们勤俭节约,尊重规则,做事不会越红线、“闯红灯”。德式沟通简单直接,就事论事,做决定往往从客观实际出发,对事不对人。


而中国企业则更会从“人”出发,是真正“内外有别”的。中国的企业文化是麻将文化,处处体现着竞争对手间的零和博弈。


紧接着,黄玮先生分享了他对“留德华”职业发展机遇的思考。三十年前,借中国开放之势,大批“留德华”成为了德国企业在中国国产化技术层面上的主力军,后来他们之中也有人成为了中德合资企业的管理者。


然而,随着德国企业在华本土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本地员工现如今已经充分掌握了语言、文化、交流和管理上的技巧,“留德华”的优势逐渐消失,甚至成为了处境尴尬的“四季胎”。


纵观新局,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正把目光投向海外,它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德国,也在不停地寻找有桥梁作用的人才。黄玮先生强调,“留德华”若能把握住这个时代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也许就会成为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把中国企业带到德国来。


同时,黄玮先生也指出社交能力会是留德华人投身中国企业发展时面临的一大挑战。Selbstbild(己相,即自己眼中的自己)与 Fremdbild(他相,即他人眼中的自己)往往存在偏差,因此要时刻注意自省。


黄玮先生建议,在中国企业发展,无论是在民营还是国有企业,“留德华”都应该去积极适应新环境,注意为人处事之道,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工作中,要去充分理解领导者的需求,做事从公司利益而非个人意愿出发,同时也要注意维护好上下左右、里里外外、公与私的关系,拥有良好的沟通渠道。黄玮先生指出,“做好事情,做好人”,这在中国是很重要的。


在演讲最后,黄玮先生亦表达了他对“留德华”职业发展的真诚祝愿。


ACunity GmbH

创始人/总裁

洪臣 先生

演讲主题:德国创业的机遇与挑战

洪臣先生,自 2016 年 4 月起成立 ACunity GmbH(德国亚琛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并任总裁, 同年 10 月起成为德国电动车初创公司 e.GO Mobile AG (e.GO 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监事会成员。

ACunity GmbH 创始人/总裁 洪臣先生

(摄影:王文鑫)


作为 ACUnity 的创始人、总裁,洪臣先生此次年会主要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向我们分享了他创业以来的心路历程。 


洪臣先生硕士毕业以后进入弗朗霍夫激光技术研究院,从事了八年激光增材制造方向的研究。随着亚琛创业园的建成,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与小伙伴们搭建一个与传统加工相结合的激光先进制造加工的平台,把先进的工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这个平台就是现在的亚琛联合科技(ACunity)。


如今,作为一个科技创新公司的领头人,洪臣先生对“企业创新”四个字的理解格外深刻。在这次年会上,他以多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企业为例,与观众们分享了他对“企业创新”的理解。


在洪臣先生看来,一个科技创新企业不仅要有想法和发明,还要能通过市场的验证。比如 iPhone,Facebook, Amazon 等企业,它们在全新的商业模式下,在技术、产品、工艺等各方面都真正做到革命性、突破性的创新。


再比如 Airbnb 和 Spotify,一个是最大的旅租公司,却没有一家自己的酒店,另一个是最大的音乐提供商,却没有自己的制作和出版,公司的创新理念就是:自己不做音乐,只做共享。


这些案例都是创新,但却不一定是科技层面上的创新。联系到 ACunity 的自身情况,洪臣先生对创新做了详细剖析: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最大挑战是既能做出突破性创新,还能获得市场认可。因此,在公司初创阶段就确立了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同步进行的策略。


此外,聆听消费者需求再结合自身优势做产品开发,并且实现迭代式的研发以更快地推出新产品也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洪臣先生结合 ACunity 初创、发展阶段面临的情况也对创业公司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与建议。


首先,洪臣先生强调一个完善的团队是创业的前提, ACUnity 从成立公司到取得目前的成绩都离不开团队伙伴们的合作与相互支持。他说 CEO 更像是一个带头者,而团队力量才是公司发展的原动力。


第二,由于 ACunity 主要研发中心设在德国,而市场在中国。因此,中德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关注点。


第三,洪臣先生提出,即使在创业初期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初创企业也应该注重品牌的经营和管理。


第四,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要有平台。比如 2016 年 ACunity 成立的时候就是建立在亚琛工大当时投资规模在 25 亿欧元的欧洲的工程谷。在迭代式研发产品的时候,类似的平台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更多更广阔的视角。


第五,企业的发展定位应该以市场应用趋向为导向。 ACunity 的创建是由单一科技引发的,其实在起步时创始人并不能设想周全公司到底能提供什么服务。比如去年公司运用自己的系统集成、工艺集成为客户设计建设超高速激光熔覆工厂,便是以市场应用趋向为导向的结果。


最后,洪臣先生谈到,一个创新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是今后的数字化生产和数据分析。公司的定位不应仅仅作为某个单一领域的高科技企业,而应该向 Solution Provider 方向发展,集研发中心、展示中心、硬件销售、培训为一体。


未来,在全球化迭代研发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作为创业者,更需要把自己的视野要扩大到其它的生产领域去。


博世集团

全球人力资源

高级副总裁

Rosa Lee 女士

演讲主题:Being a Glocal Leader

Rosa Lee 女士,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先后获得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 MBA 学位。在加入博世公司前,她曾先后在三家跨国高科技制造企业担任领导职位,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设计、学习与领导力发展领域拥有超过 20 年的经验。Rosa 于2010 年加入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高级副总裁,2015 年升任博世全球高级副总裁,负责博世集团全球人力资源建设及管理工作。

博世集团全球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 Rosa Lee 女士

(摄影:王文鑫)


作为博世集团全球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以及第一位直接向董事会汇报的中国人,Rosa Lee 女士在演讲一开场就向在场的所有人抛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能在全球企业里做到一个大公司的 CEO?没有答案,但令人深思。


来自同样人口大国的印度人能做到全球大企业的 CEO,却鲜少见到中国人进入公司顶层。为什么?


紧接着,Rosa 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例,向大家阐述了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与“不规划”的看法。在华东政法大学就读时,因偶然看到华政第一次采用竞选方式选举学生会主席的广告,Rosa 在距离截止日仅剩两个礼拜的时间报了名,成为候选人,是候选人中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


后来,竞选成功。Rosa 不仅成为了华政历史上第一任竞选产生的学生会主席,还进入了上海市学联担任副主席,跟各大高校的精英们展开交流,为市政府与市团委做了很多事,进入了一个新的平台。


之后,Rosa 接受惠普一位 Managing Director 的邀请,作为第一位中国员工加入了他的Family Education Business,来到新加坡,这是她的第一次跨国性工作。


后来去到 Honeywell,并主动请缨担纲第一个亚太人力资源的六西格玛黑带(注:六西格玛指 1986 年由摩托罗拉公司提出的用于流程改善的工具与程序),在澳洲的项目中展示了自信的实力。


再之后,Rosa 跳槽杜邦,由于偶然给某事业部的各国总经理进行人际敏感度培训,大获好评,意外接到该事业部总裁的邀请去转战战略规划领域。


最终在一年之后,Rosa 转战杜邦高性能纤维部成为亚太区的市场高级经理。Rosa 说那是她最艰难的四年。法学士及名校 MBA 并不能帮助她在高分子材料学领域的四年得到预期的晋升,是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低谷,但也正是这四年的挣扎摸索让她学到了很多业务知识,成为了一个懂业务的 HR,也为她今后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年前,博世集团向 Rosa 提出了高级副总裁的邀约,直接向董事会汇报。虽然要离开上海舒适的生活,但出于对本土职业经理人走向国际的期待和责任感,她还是选择来到了德国。


Rosa 认为,回顾她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机遇,这是职业生涯中“不规划”的一面。但能不能紧紧地抓住这些机遇,则是可以“规划”的。


Rosa 也从自身经历出发总结出四点职场经验与大家分享。一是“challenge the status quo”,挑战现状,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勇敢地脱离职业舒适区。二是”network like hell”,主动交流,广泛交往,建立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三是“don’t be shy”,不怕丢脸,“留德华”们既懂东方也懂西方,既懂德国也懂中国,这就是一大优势,应该积极地去尝试新的东西、新的领域。四是“speak THE language”,说对方的语言,这里不单指学好德语、英语,也应该更多地跟当地人交流,拓展交际圈,真正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在谈到语言时,Rosa 特别强调,留德华人们也特别需要提高英语能力。


最后,Rosa 向大家表达了强烈的个人期许: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更多的本土职业经理人、更多的印度人、更多的日本人可以在大公司里成为国际化的领导者,因为这是一个“国际村”的时代。




未完待续


年会筹备组成员(顺序不分先后):王来 杨诗雨 姜伟 俞逸霖 张鹏 万雨可 杨媛 邓乐 张潇 张震 周俊 李寒梅 孔繁捷 卢静 姜姗 姜凌峰 王文鑫 王充 陈立 张芃芃 俞天晟 张元子 刘旭辉


本文视频、图片、文字均已经过各位嘉宾审阅并同意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主办方

 对话德国团队


协办方

1

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

2

斯图加特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


媒体合作伙伴

1

德国开元网暨人民日报海外网德国频道

2

欧洲时报

3

WEGZUDE留德圈


赞助商特别鸣谢

1

CRB Antriebstechnik GmbH

2

浙江清华华长三角研究院

3

ZD Automotive GmbH

4

Sino German Hi Tech Park

5

RULE Elektrotechnik GmbH

6

匿名赞助商


再次衷心感谢各赞助单位与个人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对话德国,共同成长。下期对话德国将奉上 2018 年会精彩回顾的最后一期——精彩纷呈的下半场圆桌论坛。敬请期待!





对话德国 以访谈的形式分享中德精英们的行业见解和人生经验。这里有行业资深专家、企业高管、高校教授。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砥砺前行。

长按二维码关注

欢迎您到我们 网站与微博 获取更多信息

www.dialogde.cn

微博:对话德国

知乎:对话德国


Write a comment

Comments: 0